她是毛家第一个儿媳,29岁为信仰赴死,弟媳却替她看遍新中国
她这话,说的不是别人,正是她那位一辈子都没见过面的三嫂,杨开慧。
她这话,说的不是别人,正是她那位一辈子都没见过面的三嫂,杨开慧。
1959年,台湾的胡适先生,一代学问大家,在日记里给毛泽东的一首词下了个判词:“真有点肉麻!”
打小跟着母亲王淑兰东躲西藏,1929年反动派抄家时,刚满8岁的她跟着母亲进了监狱,铁窗里关了一年多,每天喝霉米稀饭,看着狱警把辣椒水灌进难友嘴里。
1942年8月的最后一个黎明,新疆迪化机场尘沙弥漫,一架带着青天白日徽记的专机稳稳停下。宋美龄跨出舱门,行程在重庆的机要日记里只留下四个字——处理新疆事。与此同时,距机场不足五公里的监狱里,毛泽民已被押进重犯区。
1959年6月25日的清晨,专列缓缓驶入湘潭车站,站在车窗旁的毛泽东目光紧盯远处的韶山山脊。身边工作人员记得,他反复低声嘱咐:“别忘了把母亲的照片拿好。”照片装进皮箱的那一刻,这位身经百战的国家领袖忽然沉默良久,似在回味一段早已尘封的往事。
1943年9月27日深夜,新疆迪化第二监狱的刑讯室里,毛泽民被剥去上衣,双手反绑在木架上。刽子手用浸过盐水的皮鞭狠狠抽打他的脊背,每一道鞭痕都迸溅出血珠。这位化名“周彬”的共产党人已经被折磨了七个月,敌人妄图从他口中得到“共产党阴谋暴动”的口供,却始终徒劳无功
1990年6月,北京医院的病房里,窗外梧桐叶在风里轻轻晃动。毛远志拉住二儿子曹宏的手,一字一顿地说:“把录音机打开。”年轻人愣了两秒,赶紧照做。磁带转动的声音很轻,病床上的老人却像在同岁月赛跑,她要把一生最珍贵的片段留住。
集体回延安,胜利的曙光在望。陈潭秋、毛泽民和其他被盛 世才另外软禁的同志,你们在哪里呢?
1940年深秋,延安的窑洞灯火微明。毛主席读完西北局送来的数份电报,长时间盯着粗糙的土墙,低声一句:“西北安,则全国稳。”一句话点破了他此刻最大的牵挂——新疆。彼时抗战胶着,后方物资、国际援助都要靠这条通道,而新疆内部局势复杂、道路艰险,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全
二十多年前在怀仁堂开会,毛主席敲着桌子说“苏联要出问题”,当时不少人觉得是老人家忧思过重,此刻再想那句话,每个字都像秤砣,坠得心口发沉——超级大国说散就散了,可那句断言,原来早把历史的分量压在了里面。
1937年11月,陈云调回延安后,又从抗大、摩托学校选调一批 同志来新疆学习航空技术,在他们临行前,陈云说:“你们将是第一批红色飞行师,是红色空军第一批骨干。 不要怕文化低,不要 怕人家看不起,要有坚强的毅力,刻苦学习, 一定要把技术学到 手。”并要求他们搞好
抗战时期,以陈潭秋、毛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发挥了重要作用,是伟大抗战精神在新疆的真实写照。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,为缅怀先烈,特发表新疆诗人创作的古风长诗《陈潭秋颂》和《毛泽民颂》,以飨读者。
越是年轻的时候,毛泽东越是与母亲文七妹(文素勤)形貌相近:脸部柔和的线条,善良的眼睛,以及不浓的眉毛……一身的俊秀,极似母亲。母亲是毛泽东的最爱。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,侍立于母亲身边,斗志昂扬的青年毛泽东,宁静、安祥!这张照片摄于1919年春,毛泽东把母亲接到
周文楠是毛泽覃第二任妻子,毛主席的弟媳。1926年,毛泽东在广州期间,毛泽覃和周文楠在广州结婚。1927年9月8日,周文楠生下儿子毛楚雄。
1959年6月25日的韶山一片雾气,毛泽东撑着一把旧油纸伞,在父母合葬的坟前停住脚步。细雨敲在伞面,他抬手抹去墓碑上的水珠,低声念了两句:“父亲,母亲,我又回来了。”同行的罗瑞卿只听到这样一句,但已经能感到那份压在心底多年的柔情。